“相比于其他刺绣,苗绣更注重的是写意。最初它用来代替文字记录我们的大事件,通过不同的图腾来区分部落。它的颜色更加鲜艳,图案更加质朴,有诸多吉祥的寓意用来祈福。”全国人大代表、湘西七绣坊苗服饰文化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石佳对本刊记者说。
石佳是一位地道的80后苗族姑娘,来自湖南省湘西自治州花垣县石栏镇。2021年,石佳被授予“全国三八红旗手”称号。2023年初,由她创立的“让妈妈回家”苗绣扶贫项目入选文化和旅游部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、国家乡村振兴局联合公布的2022年“非遗工坊典型案例”。自2017年回乡创业以来,石佳一直致力于挖掘家乡的民族特色资源,带动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,为推动乡村振兴贡献力量。
石佳(右)和女儿在茶园采茶
返乡扶贫创业
石佳原本在四川成都经营一家弱电工程公司,在一次回家探亲后,她决定放弃大城包養網市的优越工作,返乡创业。“最初打动我的是家乡状况的一组数据,当时石栏镇有19000人,留守儿童有1200多个。”石佳说。
为了让这些孩子的妈妈回来在家门口实现就业,石佳决定选择当地妇女的特色非遗技术——苗绣,发展相关产业。2017年,她创办了湘西七绣坊苗服饰文化有限责任公司,并设立了七绣坊非遗工坊。
“我们开业的第一天就吸引了四百多人,呜呜泱泱的人群把整个院子都塞满了。我当时也很诧异,在农村里平时见不到这么多人,除非举办重大活动,我这个小公司在村子里一开业就吸引了这么多人,让我意识到村民其实非常希望在家门口就有就业机会。”石佳对本刊记者说。
石佳聘请了非遗传承人到工坊为前来报名的妇女提供技术培训,每人配额5400元带薪学习三个月。培训结束后与公司签约上岗,可以选择在家承接公司订单或到基地到岗上班。报名的学员无论结束后是否愿意与公司签约,只要参加培训,就可获得相应的补贴。截止目前,这项公益项目已支持1926名农村妇女带薪培训,吸纳了367名低收入人群就业,间接带动3000余人从事相关产业,其中妇女占比75包養%,让300多个留守儿童的母亲返乡就业。
在众多参加的绣娘中,龙玉芝的变化给石佳留下了深刻的印象。她是一位聋哑人母亲,家中有三个孩子,丈夫的智力偏低。起初她非常内向,不愿意和别人打招呼,随着培训的进行,她逐渐变得开朗起来,也不断提高了刺绣技艺。石佳还将制作给英国前首相卡梅伦的客户订单指定给了她,“我想传递给她们一种理念,让她们知道她们不只是工人,她们是有独特手艺的、受人尊重的匠人。”石佳会不停地对她竖起大拇指,表示“你很棒”。
随着加入的绣娘队伍不断壮大起来,石佳还投资组建了设计师团队,走访博物馆、翻阅古籍、集合绣娘们创作的作品,收集了上万种传统苗绣图案,建立了非遗数据库,再将这些传统元素运用在服装、饰品、家居软装用品、箱包、扇子等产品设计上,研发了300余款富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文创产品畅销国内外,极大地提升了工坊的生产力和苗绣的知名度。
如此,苗绣这项传统的非遗手工艺转化为“指尖经济”,这条苗绣生产线在北京、山东、湖南等地开设了五家自营旗舰店,年销售收入约1000万元。同时,工坊也开拓了线上销售渠道,指导绣娘通过自媒体平台直播带货,传播苗族非遗刺绣知识等。
此外,石佳还把苗绣推广到国际舞台,通过参加对外交流活动,绣娘们的作品不仅亮相世界非遗展,还被一些外国政要、名人收藏。2018年6月,国际知名奢侈品爱马仕公司设计师为七绣坊设计了12套苗绣元素时装,由绣娘们亲手制作后亮相法国波尔多业内时装秀的T台。
石栏镇妇女在家门口实现就业。(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)
发展地方特色产业
为拓展销量并增加当地妇女的稳定收入,除了七绣坊的苗绣文创产品,石佳在2019年开始规划茶产业的发展。她号召村民成立了茶叶种植合作社,因地制宜,在家门口开荒种茶,并将苗绣和茶叶结合起来推出特色产品。如今,茶园的种植面积达1806亩,突破千人的绣娘队伍在农忙时节务农、采茶,闲暇时光刺绣、带娃,收入主要由苗绣和茶园的工资、土地流转金、村集体分红组成,平均月收入近4000元。
石佳希望通过自己和团队的努力,可以让苗绣这项传统技艺重回村民们的生活,并且推动发展其他适合当地情况的特色产业,不仅让村民们过上好日子,还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,开辟更大的市场。
在下一个五年规划中,石佳还计划推出特色文旅服务,修建民宿等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,在家乡建起一条农文旅结合的完整产业链。“非遗是一个支点,通过文化的吸引可以带动旅游等更多产业的发展,从而为推动乡村振兴发挥更大的作用。”石佳说。
得益于在农村探索相关产业发展多年的实践,在今年的两会上,石佳带来了对民族医药资源发展的议案。“我始终关注产业的发展。”石佳介绍,武陵山片区的土家族医药、苗族医药等民族包養網 花園医药资源丰富、产业发展潜力巨大,但目前存在制度体系不健全、创新力度不够等问题。因此,她建议有关部门从政策和资金等方面给予支持,建设区域性药材集散加工交易中心、武陵山片区民族医药区域医疗中心、民族药创新药物研发和孵化中心、高水平中医药民族医药康养基地等,让民族医药资源惠及到更多当地百姓,助力武陵山片区包養網民族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。
来源:今日中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