组织振兴的“高井密码”_中国扶贫在线_国家查甜心包養網扶贫门户

高井变强了!

时间回溯到十多年前。与京通快速路和朝阳北路相连,西邻北京商务中心区,东接中国传媒大学,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,让北京市朝阳区高碑店乡高井村看起来注定是个捧着“金饭碗”的富裕村。然而现实是村庄产业落后、荒芜凋敝、乡风不正、治理无序、生活贫苦,仅靠租地租房的“瓦片经济”维持运转。

位于城乡接合部的高井村,征地拆迁多、失地农民多、流动人口多、遗留问题多;发展空间少、就业岗位少、农民收入少、文化活动少;环境整治难、治安管理难、就业保障难、民心凝聚难——2004年,庄虔春就任高井村党总支书记时,这“四多”“四少”和“四难”,成了摆在他和当时新一届村“两委”班子面前难啃的“硬骨头”。

“只有落后的班子,没有落后的群众。”庄虔春坚信,只有牢牢坚持党的领导,建强班子、抓实党建,才能让高井发挥出产业、技术、人才等潜在资源优势,实现“弯道超车”。

多年来,高井村每一步前行,始终坚守着“责任高井”理念,一年又一年的俯身耕耘得来了回响:村内独栋小楼错落有致,企业众多、商业繁多,特别是传媒文化产业一枝独秀,村集体净资产超4亿元;一度盛行的赌博之风、铺张之气渐渐消除,崇德向善、勤俭办事成为高井人的共识。背后支撑这一切巨变的是在摸爬滚打中完善、架构清晰的组织体系,以及延伸至治理末梢、实用高效的工作方法。请随本报记者一起走进高井村,解锁其实现组织振兴的实践密码。

精准

——让党组织从中枢延伸到末梢

在高井村“两委”办公室,村党总支副书记果屹娜为记者介绍了高井村的组织架构:党总支班子、村委会班子、经济合作社班子这“三驾马车”,支撑起了村庄管理服务工作的方方面面。“大班长”庄虔春既是党总支书记和村委会主任,亦是经济合作社社长。

“组织成员交叉任职,比如党总支委员庞文霞也是经济合作社副社长,党总支委员刘景红同时担任村委会副主任。”果屹娜解释,“就是为了让党的领导落实到方方面面,也方便沟通衔接日常工作。”

与组织成员交叉任职不同,“三驾马车”各自职能边界清晰:党总支统筹领导村庄发展,承担党的建设、群团建设、宣传教育、文体建设等职能;村委会主要负责落实民生领域工作,如民政、综合治理、调解等;经济合作社负责管理辖区企业,包括管理租赁收入合同、监督服务企业运营等。

组织体系的“顶层设计”配置好了,要想进一步将党的领导落地落实,将管理服务延伸到“神经末梢”,实现精准管理,必须想方设法建强最基层党支部。可对高井而言,这是个有些棘手的难题。

记者了解到,高井村辖区面积3.9平方公里,包括4个自然村、7个社区,近百家企业;村里户籍人口3480人,流动人口上千人。不仅本村人口多、村居混合,人员构成复杂,给村庄治理带来不小挑战。

鉴于此,高井村因地制宜、精细管理,逐渐形成了4类党支部序列:城市党支部、农村党支部、非公企业党支部、联合党支部。其中城市和农村党支部分别吸纳辖区自然村和社区党员;所有包含3名及以上党员的非公企业,单独成立党支部,若一所企业内党员人数不足3人,则将党员划归联合党支部管理。

“刚开始非公党员不好管呐!但支部必须建,要让企业明确基本发展方向。”果屹娜分管高井党建工作,谈起如何管理流动党员,她颇有心得,“刚开始有些企业不愿意啊,说你这不是给我找事吗?但企业职工党徽一戴,‘精气神’都不一样了。顾客也觉得,这还是挂牌服务呢,自然就更信任。企业一瞧,建支部还挺好!”

对所有序列党支部,高井村党总支实行“同学习、同建设、同管理、同服务”。在“智慧高井”党建大数据平台,党员名录实时更新,线上党课一应俱全,“三务公开”、廉政责任清单透明清晰,这些均可通过手机或电脑端随时查看。每月5号固定开展党员活动日,辖区企业还可结合自身业务发展需要“点单”,由党总支安排专家为企业职工讲授金融、管理等课程,或提供其他服务……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建强党组织对公司管理发展的益处,成立党支部的积极性高涨,从“等着看”变成了“跑着干”。

惠民

包養網—让阵地建设实实在在润泽群众

近年来,高井村借助北京市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机遇优势,以及毗邻中央电视台、北京电视台、中国传媒大学的区位优势,果断清理原先污染环境的加工企业等,通过“腾笼换鸟”,成功打造传媒文化产业。

“经济发展了,百姓生活富裕了,但如果人的思想跟不上,好日子也未见得能过好。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得想办法让人的精神富起来。”庄虔春说。

“一堂一站五馆”是高井村为富起来的群众建起的“精神家园”,包括道德讲堂、新时代文明实践站、党建馆、村史馆、档案馆、妇女之家展馆和非公党建馆。

空做摆设的阵地,不是真正的阵地。在高井,每一处阵地都建得实实在在。

走进高井道德讲堂,静思、唱道德歌、诵经典、宣讲故事、齐念劝善词、送吉祥、行崇德礼的7项环节已被村民熟稔,化作习惯、融入心间。聆听定期举办的文化、健康、法律、养生等讲座,成了高井的生活新时尚。除了来自各权威领域的专家,村民、村干部、企业职工等也纷纷登上讲台,分享身边好人好事。

道德讲堂也是学习阵地。为避免学习内容“左耳进右耳出”、浮于表面,道德讲堂学习方式一再更新:在宣讲理论时,参与者被分成小组,主题宣讲结束后,由各组主持人领着组员回顾宣讲重点、分享体会感悟,让学习既有“输入”亦有“输出”;在讲授垃圾分类时,分类垃圾桶、塑料袋、大棒骨、纸盒子、青菜叶被搬上讲台,台上村民现场分类,台下观众当起评委,讲堂内笑声不断……

在高井道德讲堂,道德不再是挂在嘴边、看似缥缈的大道理,而是与村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点滴细节。类似理念也体现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建设中,诚如庄虔春所言,把宣传党的政策与解决村民实际问题结合起来,才有生命力。

为凝聚起服务群众的队伍力量,高井梳理整合既有资源,集合多支志愿服务队,组建了高井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总队,包括党员志愿者、青年志愿者、巾帼志愿者、非公志愿者、中国传媒大学志愿者、健康志愿者、外脑志愿者、文化志愿者、法律志愿者9支服务队。与此同时,村公益微基金设立,保障志愿活动开展,主要用包養網于看望辖区孤寡老人、困难家庭,以及援助贫困地区及灾区。“高井志愿服务”小程序也被开发出来,实现了从点单、接单到评单的个性化志愿服务全流程管理。

“传媒大学播音专业志愿者会给孩子们上朗读课,摄影志愿者会给村民拍全家福……这个过程中,我们就会跟老百姓讲,你看还是党的政策好吧!党组织的凝聚力就这样一点点更紧实了。”果屹娜说。

深融

——让“家文化”给走访式服务添温度

每天清晨,庄虔春都会到村里走一圈,看看村里有什么变化,听听群众有什么想法,这个习惯他保持了10多年。果屹娜也很少待在办公室,到了村辖区企业快下班的时间,只要能抽开身,她都会到企业转转,和支部党员聊聊,看看大家需要什么服务和帮助,并第一时间反馈解决。

这样的零距离走访式服务,几乎是高井村每一位工作人员的习惯。记者有些费解:既然已经承担着“5+2”“白+黑”的压力,很多涉及沟通的工作,通过电话或微信解决,岂不更便捷?

高井村的干部这样回答:熟面孔天天见,才能把“局外人”变成“家里人”,解决的是一个情感问题。而也正是依托这样的“家文化”和亲情工作法,村里工作得到包養網了更多人的支持,一些难推的事也更能实打实办好。

在高井,垃圾分类不只是发到每家每户的宣传册和分类垃圾桶,也不只是道德讲堂中的宣讲培训与实操演练,而是垃圾分拣志愿者一次次不厌其烦地入户讲解,是各片区包養網小组长一回回挨家挨户地耐心提醒,是党总支纪检委员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监督……用高井村干部的话说,这叫“人与人之间的宣传更零距离”。

党建研究专家表示,一个村庄的治理能力,恰恰彰显在对管理服务细节的执着追求中,以及对治理末梢的贯通落实上。高井村党建与服务民生和村庄经济发展,包養在村庄治理过程中真正融合起来,有效破解党建与业务“两张皮”问题。

如今,高井全村进行了房屋改建,村民住进了由村集体统一出资自建的住宅小区,享受免费医疗、养老和失业保险等多项社会福利,幸福感越来越强。

不过,有时也偶尔听到村中老人对过去的怀念。怀念老村的时候,村中老人会搬着小马扎,到村史馆静静坐一会儿。这里记载着高井村村名的来历:村中有口古井,台面大得能映出朝阳门城楼,井水甘甜,周围村民都喜欢来这口井打水。馆中还用1∶1∶1的原比例,复原了高井的老屋、二八自行车、洋炉子、门牌号等诸多老物件,按原貌摆放着。细腻的回忆被悉心留存,给这个被城镇化进程裹挟的城中美丽乡村,又增添了一丝乡土独有的脉脉温情。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